综合新闻
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 > 综合新闻 >

毫末处切磋精艺,细节中始见真功——记淮南“卫生名医”、神经内科医疗中心院长朱高春

时间:2025-06-23 17:34:19 点击:0

“作为一名医者,对待钻研医术不能掺半点假,否则你将一筹莫展、一事无成,对待服务患者也不能掺半点假,否则你将声名毁于一旦,对不起‘生命大于天’的医者本心……”荣获淮南“卫生名医”称号的东方医院集团神经内科医疗中心院长朱高春如是说。

“我常常在想,什么样的人才是合格的医疗工作者,仅仅有信念初心,有技术能力,有理想热情还不够,更需要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坚持,坚持体现着挑战关头,也体现着日常点滴……”作为集团神经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和团队当家人,朱高春始终不忘肩头的责任,总是以最专注的状态、最较真的态度、最细致的工作对待每一位病人。他的作风也深深影响着团队其他人,大家团结一心努力攻关、服务病患,每当有所斩获、有所进步、受到褒奖时,大家也不忘团队的“灵魂”——神经内科医疗中心院长朱高春所秉持的从医之道。

如今的朱高春院长不仅是副主任医师,着重负责东方总院神经内科的诊疗业务,还是安徽省神经内科医学会委员、安徽省医学会癫痫分会委员、安徽省卒中专科联盟委员、安徽省睡眠医学会委员、安徽理工大学副教授、淮南市第三批卫生名医、淮南市神经内科医学分会委员、淮南市睡眠医学分会委员、淮南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、淮南市残疾鉴定指定专家库成员(言语、肢体),擅长脑血管疾病微创介入,及睡眠障碍、帕金森病、癫痫等神经系统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疗。于2008年至南京军区总院进修脑血管介入1年,能熟练操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,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创治疗。在国家及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。

一路走来,不论身份如何变换,朱高春对患者的那份情怀始终没变。他为患者看病,总是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,视患者如亲人,处处为患者着想,一心为患者服务。

“一位重症患者来了,换位思考一下,假如是自己的家人或亲戚出现了这样的情况,会怎么去做,这样才行。”朱高春表示,“有一些人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难沟通,我觉得这是由于自己的观念不同造成的。其实,大部分患者都是很好讲话的。”他十分重视与患者的沟通。“当医生,技术水平是一方面,学会沟通是另一方面。”朱高春认为,在与患者的沟通中,方式方法很重要,首先应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,实实在在为患者着想,这样沟通才能有效率。与此同时,他也格外重视对患者心理方面的疏导。在他看来,神经内科比较特殊,脑血管病很多是高龄患者,而且这种病往往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,轻则致残,重则危及患者生命,一些患者出现肢体偏瘫而长期卧床,有的出现跛行,有的需要借助拐杖行走,有的说话困难等等,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些现实。“患者来了,心理压力会比较大。所以治疗的同时,安慰、心理疏导愈加重要,一定要跟上!”由此,朱高春每天病房查房的时候,都会关注了解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,用心解答,细心疏导启发,帮助患者走出困境。医疗界有句话: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”在朱高春这里得到实践与印证。

沟通,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,良好的医术更有用武之地。朱高春将技术提升视作医者生命,用他的话说:“绝不打无把握之仗!而要打好突如其来的每一仗,必须把功夫花在日常,让技术精益求精……”

众所周知,神经内科常常要面对“脑卒中”病症,业内有句行话:“时间就是脑细胞,时间就是生命。”抢救这类病人,越快越好,患者的生命安危和愈后恢复都与抢救时间紧密相关。朱高传院长带领神经内科医疗中心团队就是与死神赛跑的天使、舞在刀尖上的生命守护者。患者邵先生年刚花甲,因突发右侧肢体偏瘫而紧急入东方总院治疗,因错过了溶栓及介入取栓的时间窗,且症状逐渐加重,情况危急。朱高春凭借技术所长和多年经验,通过调整药物予以治疗,患者偏瘫症状逐渐好转,出院时患者偏瘫症状几乎完全好转。患者家属为表示感谢,特地为朱高春院长和神经内科团队送来锦旗。家属为患者能够获得这样的疗效而激动,也为医护人员的付出而感动……

当医生,辛苦是常态,加班是家常饭。朱高春亦是如此,他几乎每周一到周六上班,周日又要坐门诊,常年无休。每天正常下午6点下班,他都会忙到晚上7点多钟才回家。家人给了他很多关心和支持,也给了他面对家人的亏欠感。“既然选择了做医生,就只能努力做到处处以患者利益为重,我们背后都有着家人的爱做后盾。因此,我们更要以患者的希望和托付为天,每天都要做好手中的事,不虚度光阴,不迟疑拖沓,凝聚成拳头,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战斗。”

相关内容
全站foot顶

24小时服务电话:0554-6895999纪委:0554-6895236投诉办:0554-68695132

医院地址:安徽省淮南市洞山老龙眼

Copyright © 2025淮南东方医院集团

微信公众号

手机版

微信公众号

淮南东方医院集团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手机版

返回顶部